为了追寻塑料瓶的源头以更好地处理污染问题,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研讨者艾米丽邓肯和她的搭档们运用GPS和卫星技能追寻了25个塑料瓶。据《新科学家》报导,邓肯等人运用的卫星追寻手法与动物研讨者追寻海龟行迹的手法相似。“假如(这种办法)可以追寻海龟,为什么我们不可以追寻塑料瓶?”邓肯标明。
邓肯等人沿着流经印度和孟加拉的恒河释放了25个塑料瓶,恒河是全球形成海洋塑料污染的第二大河流。研讨者发现,一般瓶子每日行进速度约为1公里,一些塑料瓶终究抵达孟加拉湾,均匀每日在海上飞行6公里。
以其间一个从孟加拉湾动身的瓶子为例,这个瓶子行进了约3000公里,并在94天内绕着印度东部海岸线回旋扭转。速度最快的瓶子,一天大约可行进21公里,若洋流和风速改换,这些瓶子或许走得更远更快。
研讨者还发现,这些瓶子沿恒河呈阶梯状运动,其间约40%滞留在了河岸边。在季风时节,这些废物或许会被冲出海洋。
这项研讨可以为办理内陆废物的人们供给攻略,包含何时何地整理河流中的废物。据预算,2010年有500万吨-1300万吨塑料废物进入海洋。邓肯等人的研讨数据标明,河流的确是形成海洋塑料污染的重要办法。环绕河流打开的人为活动将海洋和内陆连接起来,并对海洋中的塑料含量产生影响。
邓肯标明,盯梢塑料瓶可以走多远,可以在必定程度上协助不同国家或区域清晰废物的统辖规模,从而在源头上阻挠海洋塑料污染。(来历:我国科学报袁柳)